[2]贺奇,王贵,常月梅,等.早实核桃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97-200.
[3]林敏娟,王振磊.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光合特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4-47.
[4]盛宝龙,常有宏,姜卫兵,等.清香梨幼树和成年树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8):64-66.
[5]刘娟,马媛,廖康.新疆主栽杏品种的光响应曲线[J].经济林研究,2012(1):45-50.
[6]王建林,胡书银,王中奎.西藏光核桃与栽培桃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园艺学报,1997,24(2):197-198.
[7]牟云官,李宪利.几种落叶果树光合特性的探讨[J].园艺学报,1986,13(3):167-162.
[8]许姣卉.李树不同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1.
[9]杨江山.樱桃光合特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3.
[10]张国良,安连荣,代焕琴,等.柿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51-53.
[11]杨江山,常永义,种培芳.樱桃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特征比较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4):323-326.
[12]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韩德铎.桃树矮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短枝型桃对干旱的适应性研究[D].青岛:莱阳农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