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浩.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23):34-37.[2]周杰,夏晓剑,胡璋健,等.“十三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蔬菜,2021(10):20-34.[3]张婷,张一新,向洪勇.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3):14-20.[4]刘卉,周清明,黎娟.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2):53-57.[5]胡诚,陈云峰,乔艳,等.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作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59-66.[6]赵凡,何秀云,沈玉梅,等.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4):208-213,218.[7]慕平,张恩和,王汉宁,等.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5):81-85.[8]庄文锋,韩伟,侯金星,等.秸秆还田方式与保水剂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节水灌溉,2020(11):1-5.[9]李录久,吴萍萍,耿言安,等.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5):1259-1266.[10]赵凌霄,姜丽娜,马建辉,等.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肥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11):26-36.[11]曹丽华,王珑,陈乐,等.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大棚作物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11,13.[12]陈立新,王娟,邹春娇,等.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对越冬茬番茄生长及温室环境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7(7):48-52.[13]董环,娄春荣,袁兴福,等.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10):158-161.[14]何志刚,娄春荣,董环,等.秸秆还田与高温闷棚对设施连作土壤微生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0):87-91.[15]鲍士旦.土壤农业化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6]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6195-1986.水果、蔬菜制品VC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1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295-1990.水果、蔬菜制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6194-1986.水果、蔬菜制品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20]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2293-1990.水果、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21]马建辉,叶旭红,韩冰,等.膜下滴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8):3561-3571.[22]秦都林,王双磊,刘艳慧,等.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7,43(7):1030-1042.[23]王炳坤,郭立炜,王刚,等.秸秆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21,11(2):3-11.[24]代文才,高明,兰木羚,等.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2):188-199.[25]张斯童,兰雪,李哲,等.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5):517-522.[26]王瑞雪,徐智,汤利,等.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主要障碍因子及其修复措施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8):1300-1305.[27]杨业凤.设施菜地土壤障碍因子研究及改良效果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28]国立财.碱化草甸土秸秆还田培肥技术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29]张秀敏,高日平,康文钦,等.秸秆还田对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21,49(5):85-92.[30]葛顺峰,彭玲,任饴华,等.秸秆和生物质炭对苹果园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66-373.[31]陈金,唐玉海,尹燕枰,等.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1):160-167.[32]张国娟,濮晓珍,张鹏鹏,等.干旱区棉花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2624-2634.[33]刘禹池,曾祥忠,冯文强,等.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6):1450-1459.[34]庞党伟,陈金,唐玉海,等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42(11):1689-1699.[35]王幸,邢兴华,徐泽俊,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39(6):834-841.[36]袁玲,张宣,杨静,等.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39(2):350-359.[37]敖金成,罗华元,张晓龙,等.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初烤烟叶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8):1456-1461.[38]王子阳,陈婉华,袁伟,等.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27(3):17-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