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s:
[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7.[2]江泽慧,林斌.中国杜鹃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9.
[3]徐忠,张春英.上海杜鹃花栽培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56.
[4]项建光,方海兰,杨意,等.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评价[J].土壤,2004,36(4):424-429.
[5]方海兰,陈玲,黄懿珍,等.上海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现状和对策[J].林业科学,2007,43(增1):89-94.
[6]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2-24.
[7]乌凤章,王贺新,王民强,等.几种越橘栽培基质的酸缓冲性及pH值调节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31-2632.
[8]孔德政,李文玲,王鹏飞,等.城市落叶经济与绿地的可持续利用[J].河南科学,2005,23(6):823-825.
[9]梁晶,吕子文,方海兰.园林绿色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国外现状与我国的出路[J].中国园林,2009,68(1):1-5.
[10]范海荣,华珞,傅桦,等.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与对策研究[J].土壤,2004,36(5):498-505.
[11]梁晶,方海兰,沈烈英.城市有机废弃物土地循环利用的产业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4):96-100.
[12]姜灿烂,赵汝东,蔡天明,等.林业废弃物生物炭对红壤丘陵区瘠薄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2):202-208.
[13]董亮.栽培基质pH值的调节试验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54-58.
[14]魏媛媛.土壤pH值对蓝莓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泰安:东北农业大学,2015:21-29.
[15]张春英,张勇伟,黄军华,等.主要观赏灌木容器苗质量分级:DB31/T 816-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