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海军
,
张淑兰
,
王长宝
,
等
.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37(11):244-247.
[2]赵杏花,王立群,蓝登明,等.乌拉山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72-179. [3]程红梅.安徽合肥大蜀山维管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1,29(3):288-295. [4]马国青,蒋丽伟.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4):136-141. [5]李艳,冯建孟.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典型北温带成分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38(9):59-67. [6]段剑,杨洁,莫明浩,等.鄱阳湖沙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及地理成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2):100-105. [7]王前,蒲凌奎,姚永刚,等.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J].北方园艺,2014(7):79-83. [8]杨洪升,王长宝,牛校伟,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5):68-70. [9]周以良.中国小兴安岭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0]傅沛云.东北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1]曹伟,李翼云.小兴安岭植物区系与分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