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清林,赵书清.草莓果实营养成分的分析[J].北方园艺,1994(6):34-35.?[2]郭月玲,解振强,王永平.我国草莓组织培养生产研究现状及前景[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211-1215.
[3]李胜,李唯,杨德龙,等.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1):1-6.
[4]杨俊英,罗庆熙,宋明,等.大蒜试管苗玻璃化机理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801-805.
[5]张敏,张曙光.对影响草莓组培苗玻璃化若干因素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2(6):82-83.
[6]曹善东.组培条件对草莓脱毒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2):172-174.
[7]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20.
[8]许大全.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及其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9):896-898.
[9]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5-197.
[10]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2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4-66.
[11]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63-165,168-169.
[12]陈兵先,黄宝灵,吕成群,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1-5.
[13]李海刚,孔祥生.牡丹试管苗玻璃化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0,27(5):35-42.
[14]赵佐敏.非洲菊组培苗玻璃化控制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77.
[15]李佳莹,俞明亮,马瑞娟,等.桃组织培养中影响玻璃化产生的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5):47-49.
[16]曹天旭,朴炫春,廉美兰,等.满天星试管苗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86-88.
[17]孙庆春,郑成淑,丰震.菊花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的生理特征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9(5):45-47.
[18]周菊花,林证明,梁海曼.控制瑞香试管苗玻璃化的研究[J].园艺学报,1990,17(3):229-232.
[19]杨芸,吴震,李翠花,等.外源H2O2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637-1642.
[20]客绍英,张胜珍,刘玉军.菘蓝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9,24(3):154-158.
[21]王继芳,李锡香,贾春兰.丝石竹玻璃苗生理特性和形成机理初探[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