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小艾,邓群仙,李名扬,等.紫罗兰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2,36(07):49-53.
 ZHANG Xiao-ai,DENG Qun-xian,LI Ming-yang,et al.Study on Extraction and Stability of Pigment from Petal of Matthiola incana (L.) R.Br.[J].Northern Horticulture,2012,36(07):49-53.
点击复制

紫罗兰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启超.天然食用色素化学及生产工艺[M].北京:中国林业科技出版社,1994.
[2]陈铭,李燕.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4):23-26.
[3]项斌,高建荣.天然色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李秀.云南思茅民族食花植物[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0-12.
[5]陈卫元.试论我国食用药用花卉的市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128-13132.
[6]谭国进,蒋林斌,黄润均,等.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34(6):25-29.
[7]张凯旋,刘玉艳,李淑洁,等.三种药剂对紫罗兰的矮化效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30-33.
[8]徐怀亮,罗鹏,李旭峰,等.紫罗兰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1):34-36.
[9]孙婷婷,胡宝忠.紫罗兰再生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06(4):23-25.
[10]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等.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28(5):84-89.
[11]王桃云,陈海华,张珍珍,等.桂花色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44-47.
[12]陈伟,宣景宏,孟宪军.玫瑰花色素提取与性能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6(2):54-55.
[13]陈连文,杨亮,武海林.金盏菊色素的提取及性能测定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4):7-18.
[14]陈文荣,应玲玲,叶晓燕,等.4种木本植物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0):13-17.
[15]阿布来提?阿布都热西提.向日葵舌状花中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4):96-9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孙 婷 婷,胡 宝 忠.紫罗兰再生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06,30(04):0.[doi:10.11937/bfyy.200604090]
 [J].Northern Horticulture,2006,30(07):0.[doi:10.11937/bfyy.200604090]

备注/Memo

第一作者简介:张小艾(1974-),女,四川雅安人,在读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观赏园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责任作者:邓群仙(1968-),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园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6BB1336);重庆市教委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KJ060308)。
收稿日期:2012-01-1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