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燕珠,陈旭,高欢欢,等.公园不同植物配置群落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J].福建农业学报,2019,34(1):95-103.[2]朱春阳,陈奕汝,郭慧娟,等.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与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的关系:以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5):109-114.[3]孙文,韩玉洁,殷杉.城市公园不同植物群落内空气负离子变异格局及影响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51-159.[4]李彦,李峰,肖楠.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4):71-75.[5]蒙晋佳,张燕.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尖端放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112-113.[6]胡梦玲,庆涛,朱鑫君,等.江宁区负氧离子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9.[7]高郯,卢杰,李江荣,等.林芝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4):70-75,165.[8]石彦军,余树全,郑庆林.6种植物群落夏季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2):185-189.[9]彭琳玉,许方岳,王立夫,等.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233-239.[10]王一荃,周璋,李意德,等.不同热带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1,30(5):898-906.[11]周斌,余树全,张超,等.不同树种林分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00-206.[12]王薇,陈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微气候关系:以合肥天鹅湖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9):1499-1507.[13]童成仁,刘平生.呼和浩特树木园云杉属(Picea)引种及评估[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35(2):37-43.[14]余海,郭嘉,李恩杰,等.北京九龙山侧柏林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21,34(3):174-179.[15]潘剑彬.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生态效益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16]赵雄伟,李春友,葛静茹,等.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57-61.[17]王非,李冰,周蕴薇.城市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2):18-20,38.[18]关蓓蓓,郑思俊,崔心红.城市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1):73-79.[19]吴际友,程政红,龙应忠,等.园林树种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78-80.[20]肖红燕,谭益民,汤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5):92-95,100.[21]穆丹,梁英辉.佳木斯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2038-2041.[22]王薇.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6):979-984.[23]蔡春菊,王成,陶康华.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5):6-9.[24]邵海荣,贺庆棠.森林与空气负离子[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