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远夺,天有国,吴勇,等.化肥减量增效的形势任务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6):5-19.[2]郑茗月,李海梅,赵金山,等.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11):52-56.[3]牛振明,张国斌,刘赵帆,等.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养分吸收、光合作用以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4,34(2):464-471.[4]张余莽,周海军,张景野,等.生物有机肥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3):37-40.[5]孙文.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秸秆应用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6]沈宝宇,李玲.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豌豆形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9(2):88-90.[7]李琦,姚拓,杨晓玫,等.半干旱地区不同剂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燕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159-165.[8]窦露,杨福田,谢英荷,等.生物菌肥、秸秆炭对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25(4):926-932.[9]李鹏程,苏学德,王晶晶,等.腐植酸肥与菌肥配施对果园土壤性质及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1):121-126.[10]张萍,赵建华,鞠召彬,等.放线菌肥对新疆加工番茄促生、防病增产 及列当的防控效果[J].中国蔬菜,2019(2):49-52.[11]李天来,杨丽娟.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难解的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5):916-918.[12]宋家清,郑秀社,张庆国,等.活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盐碱土改良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18):53-55.[13]李自刚,王新民,刘太宇,等.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怀地黄连作障碍修复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5):62-65.[14]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5]赵贞,杨延杰,林多,等.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2(18):149-153.[16]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7]符菁,赵远,赵利华,等.基于光合菌剂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10):233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