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伟敏,齐勇,唐冬梅,等.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92-98.[2]黄宏文.猕猴桃属分类资源驯化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龙友华,张承,吴小毛,等.10个猕猴桃品种在贵州主产区的引种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7):5-8.[4]韩振成,张辉,李苇洁,等.六个猕猴桃品种在六盘水市的品比试验[J].北方园艺,2017(12):15-20.[5]胡世荣.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葛翠莲,刘科鹏,曲雪艳,等.不同类型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3,14(12):1772-1774.[7]孙德祥,何尚仁.多元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8]施春晖,王晓庆,骆军,等.上海地区15个猕猴桃品种引种适应性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32(3):1-6.[9]钱亚明,赵密珍,于红梅,等.5个猕猴桃品种在江苏地区的引种表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7,4(22):143-145.[10]王涛,张计育,王刚,等.4个猕猴桃品种在南京地区引种栽培表现[J].中国南方果树,2018,47(2):130-132.[11]庞一波,潘仙鹏,刘守平,等.台州地区猕猴桃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表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169-172.[12]李秀娟,牛娜,张永平,等.汉中猕猴桃不同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J].西北园艺,2018(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