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红,操德群,朱江,等.响应曲面法优化红菜苔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8):5-8.[2]宋琼,任佐华,周湖,等.8种杀菌剂田间防治红菜苔根肿病的效果[J].作物研究,2015,29(4):415-418.[3]石云平,赵志国,唐凤鸾,等.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研究[J].中草药,2013,44(3):349-353.[4]马彦军,杨万鹏,杨坤,等.黄果枸杞愈伤组织诱导及快繁技术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6):179-184.[5]周俊辉,周家容,曾浩森,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抗褐化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0,27(z):481-486.[6]黄丹莹,江贵波.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6(5):31-32.[7]王涛涛.红菜苔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C].武汉: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2004.[8]李勇.红菜苔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及其天然早花突变的分子机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9]张建欣.紫斑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建立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5.[10]杜雪玲,张振霞,刘萍,等.2,4-D和6-BA对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5(3):49-51.[11]周宜君,周生闯,刘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23-28.[12]李书杰,张晓丽,李俊华,等.植物生长物质对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4):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