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s:
[1]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16(6):46-51.[2]陈明华,刘以珍,赵安娜.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湿地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1,253(3):243.
[3]刘春生,刘鹏,张志祥,等.九龙山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的生态位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1):55.
[4]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翟书华,樊传章,侯思名,等.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状况[J].水资源保护,2011,27(4):55-57.
[6]蒋柱檀,李恒,刀志灵.云南传统食用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汉文版),2010,39(2):163-168.
[7]李恒.滇池海菜花的盛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7(S1):142-146.
[8]何景彪,孙祥钟,钟扬,等.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Gagnep.) Dandy的种下分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3):114-120.
[9]罗闰良,王徽勤.水车前属的细胞分类学初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1):111-118.
[10]李恒.海菜花属的分类,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981,19(1):29-42.
[11]翟书华,王斌,王定康.路南海菜花的核型分析及其海菜花属的演化探讨[J].湖泊科学,2010,22(5):735-738.
[12]翟书华,郭庆,樊传章.珍稀濒危植物路南海菜花的生物学特性及保护研究[J].北方园艺,2012(8):81-83.
[13]耿侃,宋春青.贵州草海自然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84.
[14]贵州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草海的战略和实践[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15]永福县志编纂委员会.永福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16]鹿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鹿寨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17]云南省剑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剑川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8]洱源县志编纂委员会.洱源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19]云南省鹤庆县志编纂委员会.鹤庆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20]肖德荣,袁华,田昆,等.筑坝扩容下高原湿地拉市海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变化[J].生态学报,2012,32(3):817.
[21]张金屯.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2]王刚.植物群落生态位重叠的计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丛刊,1984,8(1):329-334.
[23]王刚,赵松岭,张鹏云,等.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4(2):119-127.
[24]王莹莹,左金淼,刘家冈.以态势理论为基础的更新生态位测度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4):20-24.
[25]李军玲,张金屯,郭逍宇,等.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081-2088.
[26]LEVINS R.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om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27]PIANKA E R.Niche relations of disert lizard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