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7. [2]王云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1. [3]谢花林.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4]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5):77-80. [5]李振鹏.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14-20. [6]侯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15. [7]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J].生态学报,2014,34(23):7127-7136. [8]谢花林,刘黎明,赵英伟.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3):95-98. [9]王崑,王超,张金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10(8):107-109. [10]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69-71. [11]邓明艳,曾菊新,余斌,等.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J].生态经济,2010(2):82-86. [12]刘鬯.京郊山区生态村理想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25. [13]吴玉洁,胡希军,但新球.复合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类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0-8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