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清,喻理飞,李先林.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变化初步研究[J].贵州科学,2005,23(1):58-61. [2]邓晓红,毕坤.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及分布特征分析[J].贵州地质,2004,21(3):191-193. [3]盛茂银,熊康宁,崔高仰,等.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5,35(2):434-448. [4]韦复才,时坚,唐建生,等.西南岩溶区生态退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101-105. [5]蔡雄飞,王济,雷丽,等.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31(1):32-39. [6]符裕红,黄宗胜,彭琴.基于不同岩性的黔中地区土壤肥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6):126-128,138. [7]邢雪荣,韩兴国,陈灵芝.植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5):785-790. [8]刘艳萍,杨清淮,周玲,等.广玉兰的生长规律[J].林业实用技术,2012(10):54-55. [9]曹受金.荷花玉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6(10):44-45. [10]温红,陈方宏,许振平,等.优良观赏树木广玉兰在邯郸城市绿化中应用前景探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0(4):66. [11]刘艳萍,钱世江,田丽,等.广玉兰木材构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8):71-74. [12]马芳芳,胡占兴,陈建,等.广玉兰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学杂志,2016,51(6):967-971. [13]魏媛,喻理飞.不同岩性土壤对构树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1(1):7-9. [14]刘映良,谢双喜,丁贵杰.不同岩性上马尾松、杉木生长的比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1-3,18. [15]黎磊,夏玉,王忠卫,等.不同岩性土体上构树苗木的生长效应[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3):213-217. [16]杜文军,谢双喜.日本柳杉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情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10-7412. [17]胡国珠,武来成,谢双喜.不同岩性土壤对皂荚幼树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35-38. [1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2-136. [19]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2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