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建峰,林先贵.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土壤,2002,34(2):6872. [2]李自刚,王新民,刘太宇,等.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怀地黄连作障碍修复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5):62-65. [3]李海云,王静,吕福堂,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53-54. [4]陈翔兰.生物菌肥的作用及推广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6. [5]黄传荣,甘世凡,张怀东.国内外生物复肥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化肥工业,2000,27(1):32-33. [6]徐志峰,王旭辉,丁亚欣,等.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5):269-270. [7]杜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9-101. [8]黄大肪,林敏.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徐丽华,姜成林.微生物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0]陈萌山.农业技术推广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葛诚.微生物肥料概述[J].土壤肥料,1993(6):43-46. [12]李春明,张磊,徐征,等.根际联合固氮菌对玉米小麦及红薯的增产效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6):506509. [13]杜秉海,贾隽永,泉维洁.生物肥料[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14]鲁如坤.土壤-营养学[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15]葛诚.微生物肥料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5(6):27-32. [16]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14-18. [17]马蒙生.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研究的技术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6):75-76. [18]葛诚.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9]庄绍东.微生物肥料开发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3(1):34-35. [20]扬绍斌,肖利平,钟显亮.微生物肥料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2):252-254. [21]农业部微生物检测中心.微生物肥料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221-253. [22]陈华.关于微生物肥料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3]申海峰.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