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银宝,吴惠青.栀子花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60-161. [2]李开泉,陶华蕾.栀子花氨基酸成分的分析测定[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33(4):45-46. [3]李守岭,李国明,王应清,等.生根剂及温度对栀子花扦插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68,170. [4]董尚胜,童启庆.栀子花中糖苷酶的分离及其与醇系香气形成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6(1):89-92. [5]刘香坤,尤扬.栀子花叶片秋季光合特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128-131. [6]赵喜兰,常陆林,任丽平.栀子花挥发油的GC-MS的指纹图谱[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355-3356. [7]任洪涛,周斌,秦太峰,等.栀子花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对比分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2(3):17-20. [8]杨博媛,惠伯棣.栀子黄色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4):193-200. [9]陈峰,董声雄,王喜萍.超声波辅助浸提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2):132-135,176. [10]涂华,张燕军,陈碧琼.热回流法与微波辅助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比较[J].中国调味品,2012,37(6):103-105. [11]王帆林,武巧,胡娜娜,等.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J].生物化工,2016,2(1):4-6,11. [12]胡琪,饶力群,唐忠海,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条件[J].湖南农业科学,2012(5):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