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普超.葡萄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刘玺华,常伟林,卢江,等.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和适应性表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307-314. [3]谢丽芬,李连国,李晓燕.几个引种葡萄品种抗寒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116-119. [4]蔡嘉祺.重庆地区酿酒葡萄引种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西南林业大学,2008. [5]尹春丽,惠竹梅,曹建宏,等.西北半干旱地区法引酿酒葡萄霞多丽营养系筛选的初步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55-59. [6]刘璐璐,张晋盼.不同时期疏粒对“喜乐”葡萄果实性状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3):100-102. [7]翟衡,杜金华,管雪强,等.酿酒葡萄栽培及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李记明,李华.干旱地区酿酒葡萄成熟特性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7,32(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