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金叶,安尼瓦尔·阿木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要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7(12):102-105. [2]王继军,姜志德,连坡,等.70年来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J].生态学报,2009(9):5130-5137. [3]WACKERNAGEL R.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Philadelphi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4]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J].草业学报,1994(3):1-8. [5]胡小东,王龙昌,薛兰兰,等.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2. [6]叶得明,杨婕妤.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1):76-83. [7]刘媛,张艳荣.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6):722-726. [8]王继军,郭满才,姜志德,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生态学报,2010(9):2371-2378. [9]宋永永,米文宝,杨丽娜,等.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演化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5):922-928. [10]贾士靖,刘银仓,邢明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9):573-575. [11]任志远,徐茜,杨忍.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