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纯,阮琳,卢树洁,等.长春花疫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2,228(4):36-39. [2]阮琳,朱纯,杨伟儿,等.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J].广西热带农业,2001(4):13. [3]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147-149. [5]倪春梅,郝丽珍.辣椒植株茎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辣椒抗疫病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1):74-75. [6]黄凤莲,刘寿明,曽端香.湘研辣椒品种抗疫病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5(4):303-307. [7]栾晓燕,陈怡,杜维广,等.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感染SMV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分析[J].大豆科学,2001,20(3):200-203. [8]王伟,徐建民,李光友,等.24个桉树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防御酶活性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6):55-59. [9]程璐,贺春贵,胡桂馨,等.苜蓿斑蚜为害对5 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 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9,35(6):87-90. [10]武德功,贺春贵,刘长仲,等.不同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的生化抗性机制[J].草地学报,2011,19(3):497-501. [11]梁琼,侯明生.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