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敬敦,张富.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我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5):1-7. [2]杨雪君,毛金枫,张雪,等.盐碱胁迫对红车轴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9):69-74. [3]孙瑞芬,闫素丽,安玉麟.向日葵单染色体显微分离及特异文库的构建[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36(1):33-38. [4]安玉麟,侯建华,于海峰,等.耐盐碱向日葵杂交种鉴定筛选及机理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27(5):127-133. [5]王罡,王萍,梅利那,等.向日葵品种对NaCl耐性两种评价方法的比较[J].作物杂志,2014(3):121-124. [6]王静.盐碱对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的影响及高产栽培技术[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6):62-65. [7]高金秋,鲁娜,赵菲菲.向日葵耐盐细胞系悬浮培养条件的初步筛选[J].农技服务,2014,31(12):67-68. [8]王园园.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9]杨长友.向日葵离体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10]〖JP〗斯日古楞,陈泽彬,张永虎,等.向日葵子叶不同部位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31-33. [11]刘海臣.向日葵下胚轴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32-36. [12]巩振辉,申书兴.植物组织培养[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30. [13]鲁娜,高金秋,尹晶.向日葵耐盐品种扩繁体系建立的研究[J].南方农业,2014,8(36):26-28. [14]刘海臣.向日葵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190-192,195. [15]刘海臣,王秀香,刘海学,等.向日葵子叶节组织培养及其再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98-15499,15506. [16]孙敏,赵力之,滕刚福,等.向日葵珍贵种质资源快速繁殖方法-茎尖培养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5,56(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