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秀玉,刘平方,韩笑.日本食物自给率的变化及形成原因分析[J].世界农业,2014(8):161-165. [2]朱海山.番茄抗晚疫病机理及育种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3]张丽荣,马建华,杜玉宁.不同生物制剂对黄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21):115-117. [4]于慧颖,吴凤芝.不同蔬菜轮作对黄瓜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5):97-100. [5]刘俊波,范凤翠,李志宏,等.根土空间对黄瓜耗水及产量贡献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4(9):18-21. [6]张朝文,梁银丽,王科锋,等.栽培方式与土壤水分对黄瓜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2):91-94. [7]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等.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1):247-253. [8]桑晓明.秸秆及氮肥对设施番茄的生长、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9. [9]李银坤,武雪萍,吴会军,等.水氮条件对温室黄瓜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22-129. [10]陈四明,李清明,于贤昌.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西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