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书华.芦笋标准化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14,67-69. [2]叶劲松.芦笋的食疗与食谱[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15-41. [3]李书华,李霞,郑红霞,等.芦笋新品种“冠军”[J].园艺学报,2011,38(5):1013-1014. [4]陈振东.芦笋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470. [5]李浚明.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19-20. [6]林宗铿,蔡坤秀,罗金水,等.芦笋嫩茎节间无菌外植体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05,30(1):8. [7]张慧军,岳建雄,王永杰,等.芦笋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2001(1):22. [8]于继庆,马秀兰,陈桂英,等.芦笋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1(4):16. [9]李芳,张元国,包艳存,等.芦笋试管苗移栽新技术[J].中国蔬菜,2006(1):55. [10]马秀兰,于继庆,李芳,等.提高芦笋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途径[J].山东农业科学,199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