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磊,宋敏,王静.中国种业面临的新形势与制约因素分析[J].世界农业,2014(3):42-47. [2]刘晴,卢凤君,李志伟,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11. [3]赵梁军,宿有民.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18-23. [4]陈俊红,王铭堂,冯献.首都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与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105-113. [5]罗必灿,付云海,罗春霞,等.中国种业渠道营销模式创新刍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4(8):3943-3947. [6]万钢.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在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 科技创新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软科学,2012(2):1-4. [7]张鸿,王自鹏,游晓峰,等.依靠科技推进现代生物种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38-41. [8]陈燕娟.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方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3):266-270. [9]孙强,王成志,孙铭丽,等.国内种子企业销售渠道选择分析[J].中国种业,2011(4):8-10. [10]黄钢,李颖,王玲,等.论种子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管理[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86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