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 [2]赵少华,宇万太,张璐,等.土壤有机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89-2194. [3]鲁如坤.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62-163. [4]文方芳,李菊梅.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3):10-16. [5]王红旗,刘新会,李国学,等.土壤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8. [6]张为政.土壤磷组分对有效磷影响的通径分析及其相对重要性[J].吉林农业科学,1988(3):49-53. [7]梁运江,王维娜,许广波,等.暗棕壤性保护地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363-365. [8]查春梅,颜丽,张昀,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磷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4):141-144. [9]来璐,郝明德,彭令发,等.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的变化[J].土壤,2003,35(5):413-418. [10]海龙,王平,张仁陟,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磷形态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5):95-99. [11]杨利玲,杨学云,古巧珍,等.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5):942-945. [12]梁国庆,林葆,林继雄.长期施肥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C]//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32-139. [13]FAN Y K,LI S J.Fractionation of moderately and highly stable organic phosphorus in acid soil[J].Pedosphere,1998,8(3):261-266. [14]熊恒多,李世俊,范业宽.酸性水稻土有机磷分组法的探讨[J].土壤学报,1993,30(4):390-399. [15]刘世亮,介晓磊,李有田,等.作物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有效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1):27-31. [16]孙羲,章永松.有机肥料和土壤中的有机磷对水稻的营养效果[J].土壤学报,1992,29(4):365-369. [17]于群英,李孝良.土壤有机磷组分动态变化和剖面分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3):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