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任继周.草业大辞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武菊英,滕文军,王庆海,等.多年生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状况与观赏价值评价[J].园艺学报,2006,33(5):1145-1148. [4]徐泽荣,张刚,黄建梅,等.四川主要野生观赏草[J].四川草原,2005(7):45-49. [5]赵岩,戚海峰,张志国.山东省主要野生观赏草资源及其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63-264. [6]宋晓青.观赏草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J].北方园艺,2010(21):138-140. [7]田宏,刘洋,陈明新,等.浅析狼尾草作为观赏草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07-310. [8]信金娜,徐威,王志英,等.狼尾草作为观赏草的应用[J].草原与草坪,2013,33(5):90-93. [9]赵天荣,张秋君,蔡建岗,等.多年生观赏草的生长和繁殖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1(15):103-106. [10]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NY/T 1091-2006[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1]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GB/T 30395-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2]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草品种命名规则:GB/T 30394-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