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占广.沈阳特色产品:寒富苹果[J].辽宁经济,2013(11):1. [2]高义民,同延安,路永莉,等.陕西渭北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及长期施肥对产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3,40(4):613-622. [3]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860-934. [4]史瑞和,鲍士旦,秦怀英.土壤农化分析[J].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5]贾慎修.草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张文才,张自立.灵璧县3种主要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及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4):72-84. [7]刘文娜,吴文良,王秀斌,等.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3):406-410. [8]杨琼,顾秋蓓,余涛,等.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37. [9]姚胜蕊,薛炳烨.果园地面管理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2):186-192. [10]潘俊峰,曾华,李志国,等.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69-275. [11]徐雄,张健,张猛,等.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78-181. [12]程东华,叶双峰.梨园白三叶生草栽培的效果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2,29(5):23-24. [13]陈学森,王艳廷.力推果园生草建设生态文明[J].烟台果树,2014(1):1-4. [14]吕德国,秦嗣军,杜国栋,等.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131-136. [15]刘冬碧,余常兵,熊桂云,等.大比例尺度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5):524-527. [16]付倩雯.不同施肥方式对新疆骏枣施肥效应的影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17]王川.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18]周鑫斌,石孝均,孙彭寿,等.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817-823. [19]唐将,李勇,邓富银,等.三峡库区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05,42(3):473-478. [20]于年文,李俊才,王家珍,等.辽宁省 ‘南果梨’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调查分析[J].果树学报,2013,30(2):16. [21]王改兰,段建南,贾宁凤,等.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82-85. [22]顾曼如,束怀瑞,周宏伟.苹果氮素营养研究 Ⅳ·贮藏15N 的运转、分配特性[J].园艺学报,1986,13(1):25-30. [23]刘建玲,廖文华,张志华,等.河北省中南部苹果园土壤养分的消长及分布[J].园艺学报,2006,33(4):705-708. [24]黄绍文,金继运.粮田土壤磷,钾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J].土壤肥料,2001(4):8-12. [25]何学涛,牛俊义,刘建华.不同施肥水平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2):83-86. [26]刘秀春,高树青,王炳华.辽宁省果树主产区果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J].中国果树,2011(3):63-66. [27]张彦才,周晓芬,李巧云,等.酸性物质与磷肥配合施用对石灰性潮土供磷能力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8(3):36-38. [28]董立先,李华军,李作信,等.丘陵地区苹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烟台果树,2008(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