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天雄,谭政华,杨树奎.宁夏中部干旱带硒砂瓜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蔬菜,2008(12):3-5. [2]周礼恺.土壤酶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王耀生,张玉龙,黄毅,等.渗灌对保护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03-105. [4]孟立君.设施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5]李凤,刘淑娟,耿伟,等.长期连作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棉花,2008,20(6):34. [6]王丽,梁智,朱新萍,等.南疆棉花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6):50-53. [7]吴宏亮,康建宏,陈埠,等.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6):674-680. [8]胡景田,马琨,王占军,等.荒地不同压砂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54-58. [9]沙海宁,孙权,周明,等.氮素供应对土壤酶活性及设施番茄生理抗性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7):9-10. [10]王正平.茬口的土壤酶活性效应初探[J].土壤通报,1986(6):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