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聂谷华,向其柏.桂花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3):85-87. [2]张丽霞,王毅彰.桂花的离体快繁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3):42-43. [3]蔡新玲,胡蕙露.桂花茎尖初代组织培养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09 (1):17-19. [4]胡海波,黄丹,许岳香.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9(3):5-8. [5]BONGA J M.树木组织培养[M].阙国宁,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6]潘瑞炽.植物组织培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21. [7]杜燕,蒋海玉,刘其宁.贮存过期油菜种子消毒方法的研究[J].种子,2003(2):39-40,42. [8]WANG Y P,LIU Q C,LI A X,et al.In vitro se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rought tolerant mutants in sweet potato[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3,2(12):1314-1320. [9]董闪,李明,唐堃,等.白木香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J].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673-3677. [10]和凤美,朱永平,杨晓红,等.冬樱花愈伤组织诱导和抑制褐化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0(12):130-134. [11]宋会访,葛红,周媛,等.桂花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5(4):738-740. [12]喻晓雁,刘克旺,梁文斌.穗花杉组织培养初探[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5-58. [13]任桂芳,王建红,冯慧,等.现代月季(Rosa hybrida)叶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园艺学报,2004(4):533-536. [14]蔡新玲.不同桂花品种群组织培养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15]吕晋慧,孔冬梅.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 [16]彭尽晖,吕长平,周晨.四季桂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1-133. [17]王文房,李修岭.樱花花柄的组织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5839-5841. [18]王金刚,张兴.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28. [19]丁路明,龙瑞军,朱铁霞.2,4-D和6-BA对早熟禾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3(1):34-37. [20]周宜君,周生闯,刘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3-28. [21]宋会访.桂花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