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医学院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赵佳丽,乔进春.河北省鸭梨品质的评价和相关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0(4):26-28. [3]王天志,杜蕾蕾,王曙.川贝母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00-2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2-31. [5]冯紫慧,赵超,庄志发,等.2种发酵鸭梨酒的研制[J].中国酿造,2008(9):131-132. [6]赵玉珠.如何提高果酒澄清度[J].酿酒科技,1995(6):55. [7]周民山.贝母化学成分测定[J].中草药,1990,21(3):2. [8]朱丹妮,谭丰萍,高山林.HPLC-ELSD分析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2):87-9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2-31. [10]刘建华,郭如意.影响发酵型果酒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酿酒,2007,34(2):74-75. [11]胡靖,谢邦祥,何斌,等.果酒发酵褐变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发展[J].食品与发酵科学,2013,49(6):94-98. [12]吴耕西,周宏伟,汪建民.鸭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及底物鉴定[J].1992,19(3):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