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卫明,肖正春.中国辛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汉董.中国香料植物资源[J].云南植物研究,1988(增刊I):77-88. [3]王爱云,李春华.食用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8):300-302. [4]高海生.食用香料植物及其开发利用[J].世界农业,1993(5):23-26. [5]马强.内蒙古的食用香料植物[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3):38.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张喜春,江小明,方俊杰,等.粤东地区香料植物资源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3):16-19. [8]冯旭,周勇,郭立新.黑龙江省野生香料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2):68-72. [9]殷宁.食用香料植物及其产品作食品添加剂的探讨(中)[J].林产化工通讯,1997(3):44-46. [10]殷宁.食用香料植物及其产品作食品添加剂的探讨(下)[J].林产化工通讯,1997(4):37-40. [11]殷宁.食用香料植物及其产品作食品添加剂的探讨(上)[J].林产化工通讯,1997(2):42-44. [12]高海生.食用香料植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2):48-51. [13]毛羽扬,高蓝洋.天然食用植物香料的特点和烹调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6(1):70-74. [14]刘翔,马林,吕东元,等.33种药用及食用香料植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80-3582. [15]刘慧.黎平县肇兴侗族饮食文化述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5-89. [16]周传艳,陆轶,王济红,等.黔东南侗族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研究[J].广西植物,2014,35(5):614-621. [17]杨音南.侗族饮食文化的构成与特色探析[J].民族论坛,2007(12):17-19. [18]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