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红丽.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分析-以华润万家超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4(7):127-128. [2]胡娟,余淑均.农超对接:一种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安排[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10. [3]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的质疑[J].开放时代,2009(4):5-26. [4]刘婷.不同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路径探析-基于ANT视角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16-24. [5]张晓山.连接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史新峰,邹龙.我国“农超对接”物流体系的运作模式选择[J].江苏商论,2011(1):49-50. [7]凌六一,胡中菊,郭小龙.随机产出与随机需求下“农超对接”模式的分析与协调[J].系统工程,2011(9):36-40. [8]刘磊,乔忠,刘畅.农超对接模式中的合作博弈问题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4):100-106. [9]张国权,彭竞,李春好.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农超对接”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8):113-118. [10]宋少平,杨昭,刘天军,等.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20):215-218. [11]刘雪丽,刘天军.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220户菜农的数据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5):414-417. [12]齐文娥,唐雯珊.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与评价-以广东省荔枝种植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6):14-22. [13]王杜春,吴瑞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时代,2013(11):25-27. [14]包忠明,袁淑清.优化农民合作组织运行机制的途径分析[J].南方农村,2011(6):58-61. [15]黄修杰.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6):1071-1074. [16]扶玉芝,黄祖辉.营销合作社分类型效率考察: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5):21-31. [17]王军.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0(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