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中国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4,227.[2]何春年,王春兰,郭顺星,等.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8):581-583.[3] 王常青,严成其,王勇,等.台湾金线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抑瘤活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2):93-96.[4] 杨秀伟,韩美华,靳彦平.金线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7):797-800.[5] 赖应辉,吴锦忠.金线莲中无机元素及糖类的分析[J].中药材,1997,20(2):84.[6] 李介元.台湾金线莲[J].台湾农业探索,2001(2):42.[7] 朱小鹏.台湾金线莲的栽培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6(2):209-211. [8] 魏翠华,谢宇,秦建彬,等.金线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6):31-33. [9] 刘冬生.金线莲人工栽培关键技术[J].南方园艺,2013,24(3):50-51,55. [10]陈裕,林坤瑞.金线莲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关系[J].福建热作科技,1996,21(4):22-23.[11]陆祖正,唐君海,康利球,等.低光照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3(2):56-58.[12]沈允钢,王天铎.光合作用从机理到农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3.[13]王艺,韦小丽.不同光照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4):35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