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亚东,张志东,吴林.蓝莓果实的成分及保健机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1):27-28.[2] 陈卫.蓝莓及其营养保健功能[J].中外食品,2003(7):34-35.[3] 李亚东,唐雪东,袁菲,等.我国小浆果生产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1-9.[4] 高海霞,赵洪海,姜惠铁,等.青岛地区蓝莓病虫害调查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09(12):62-65.[5] 李亚东,刘海广,张志东,等.我国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果实,2008(6):67-71.[6] 魏永祥,杨玉春,王兴东,等.2008年辽宁庄河蓝莓抽条危害调查[J].北方园艺,2010(1):98-99.[7] 乌凤章,王贺新,韩慧,等.防寒措施对越橘越冬微环境和越冬性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2,29(2):278-282.[8] 姚平.蓝莓栽培实用防寒技术[J].北方园艺,2007(12):90.[9] 颜延兰,彦延芹.高寒地区大地蓝莓越冬防寒技术[J].农林与科技,2012(11):170.[10]刘万平.山东青岛8个蓝莓品种花果发育及适应性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