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毓娥,陈清华,赫新洲,等.华南型黄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1999(2):15-17.[2] 孙玉河,李文琴,马德华.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3,9(3):54-56.[3] 李锡香,朱德蔚.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0-63.[4] 张健.影响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效益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蔬菜,2013(19):57-59.[5] 李晓斌,王玉顺.工厂化生产植物生长势检测法研究进展[J].当代农机,2009(4):71-72.[6] 杜永丽.黄瓜节间性状的遗传分析与SRAP标记[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1.[7] 李开盛,秦智伟.黄瓜分枝性遗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63-167.[8] 曹齐卫,王志峰,张卫华,等.不同黄瓜品种几个早熟性状的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6-18.[9] 赵殿国,孙汉友.黄瓜瓜长类型与熟性、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1999(3):27-29.[10]杨瑞环,刘殿林.黄瓜早熟及丰产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5,20(5):34-37.[11]陈世儒,王鸣.蔬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2-3. [12]张磊,司龙亭,李坤.黄瓜瓜条长度的遗传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3):114-117.[13]陈学好,曹碚生.黄瓜单性结实研究概况[J].中国蔬菜,1994(3):56-59. [14]闫立英,娄丽娜,李晓丽.黄瓜种质资源单性结实性评价[J].园艺学报,2009,36(7):975-982.[15]闫世江,张继宁,刘洁.黄瓜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0(20):13-15.[16]张鹏,秦智伟,王丽莉.黄瓜果实弯曲性遗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29-33.[17]陈凤真.西葫芦果柄长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88-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