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玉宝,张玉民,原延军.野生越桔资源调查区划及其利用[J].经济植物,2002(4):25-26. [2]李亚东,孙海悦,齐猛.我国小浆果选种、育种概况与展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0):1-9. [3]Osami K.Blucberries and Eyesight[J].Food Slyle,1999,3:21. [4]肖军,陈珣,肇莹,等.内生菌根菌对蓝莓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408-2410. [5]杜汉军,吴立仁,王柏林.蓝莓新品种美登的引种与选育[J].中国果树,2014(1):14-16. [6]刘新田,唐仲秋,李华,等.中国两种越桔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8(2):64-68. [7]崔建民,刘红霞,邹荣仟,等.越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J].果树学报,2010,27(3):373-378. [8]聂飞,安明太.贵州野生越桔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1):60-62. [9]黄文江,周守标,王晖.安徽越桔属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3):16-18. [10]方瑞征,徐延志,黄素华,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7-164. [11]尹德洁,苏淑钗,侯智霞,等.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种质资源调查[J].经济林研究,2011,29(2):122-126. [12]徐应华,胡刚,刘正华.贵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资源与利用,2009(12):63-65. [13]何科佳,曾斌,张力,等.我国蓝莓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3(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