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邢新婷,傅懋毅.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358-365.
[2]郑容妹.沿海沙地引种绿竹等竹子的抗盐抗旱机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1-2.
[3]洪有为.沿海沙地引种麻竹等6个竹种抗风抗盐抗旱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5:1-3.
[4]刘国华.4种地被竹生态学特性及其固土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1-2.
[5]高楠.沿海沙地5竹种生态系统特性与抗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1.
[6]漳州城市介绍[EB/OL].http://www.weather.com.cn/cityintro/101230601.shtml,2013-07-16.
[7]刘宁,高玉葆,贾彩霞,等.渗透胁迫下多花黑麦草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质膜相对透性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1):11-15.
[8]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9]沈其伟.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混合液提取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24(3):62-64.
[10]陈福明,陈顺伟.混合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84(1):19-23.
[11]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王晓洁,刘西岭,辛华.青岛引种的5种观赏丛生竹的抗旱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48-251.
[13]林树燕,丁雨龙.三种观赏竹抗旱生理指标的研究及其综合评价[J].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7-9.
[14]戴宪德,徐传保,戴庆敏.竹子资源及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9(1):107-111.
[15]赵兰,邢新婷,江泽慧,等.4种地被观赏竹的抗旱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221-226.
[16]蓝巨生.农作物综合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8,7(3):85-87.
[17]李雪莲,张国芳,谷艳蓉,等.4种多年生禾草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J].四川草原,2005(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