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瑞法.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2]简小鹰.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推广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45-46.
[3]黄季焜,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0(4):17-25.
[4]万钧,姜学海.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6):24-28.
[5]姜参,靖飞.江苏农业技术服务供给和需求现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7):18-20.
[6]田素妍,李玉清.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09(4):67-69.
[7]李文峰,张海翔.“3+3”县校合作——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90-192.
[8]张能坤.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及创新[J].农村经济,2012(4):86-88.
[9]卢东宁.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的动力强化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3(2):100-104.[10]魏锴,杨礼胜,张昭.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问题的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4):35-41.
[11]赵巍,裴彩霞,曾晓宁,等.关于构建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11-12.
[12]曾维忠,陈秀兰.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4):36-41.
[13]王建明,李光泗,张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14.
[14]辛岭.小农户科技园: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问题,2011(5):33-38.[15]旷浩源,应若平.企业主导的“双重属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运行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9):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