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4(1):88-90.
[2] 甘学德,黄洁.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09(9):29-33,45.
[3] 雒淑珍,雷耀湖,赵继荣,等.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41-42.
[4] 孟辉,于艳.甘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
[5] 李鑫,王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薯叶中绿原酸含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30-132.
[6] 张冕,胡小莲,姚芳芳.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优化红薯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J].德州学院学报,2013(4):56-60.
[7] 向昌国,李文芳,聂琴,等.甘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含量测定[J].食品科学,2007(1):126-130.
[8] 郑锡任,张龙,陈勇,等.不同采收期山绿茶药材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8):65-67.
[9] 肖卓炳,郭瑞轲,郭满满,等.金银花中绿原酸超声微波双辅助提取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2(22):111-114.
[10] 王茜,李智,何琦,等.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分离工艺条件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