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克斌,姜全.油桃优良品种与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朱更瑞.优质油桃无公害丰产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 [3]阿水涛,王志强,陈汉杰,等.油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 [4]王志强.桃优质高产及商品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技术科技出版社,2001. [5]阿衣古力·阿不都瓦依提,阿布来克·尼牙孜.新疆产5个梨品种果实品质比较[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509-512. [6]赵晨霞.果蔬贮运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李锡香.新鲜果蔬的品质及其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4. [8]周光理,穆华荣.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55. [9]沈德绪.果树育种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70-71. [10]黄晓钰,刘邻渭.食品化学综合试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65-166. [11]邹琦.植物生理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1-130. [1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130. [13]姚玉聪.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果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农学院报,1990,5(2):26-36. [14]仝月澳,周厚基.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16-118. [15]李银,袁海英,昝天彪.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198-201. [16]邓西民,韩振海,李绍华,等.果树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陈底薪,李巍,周毅,等.李果硝酸盐,亚硝酸和VC含量研究[J].北方园艺,2008(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