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滨谊.自然与生态的回归-城市滨水区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之路[J].中国园林,2013,29(8):13-18. [2]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3(2):50-55,33. [3]唐胜田.西安市长安区潏河城市核心段滨水景观规划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238-242. [4]姚玉敏,朱晓东,徐迎碧,等.孙翔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2,32(18):5836-5845. [5]马志远,赵红霞,高祥斌,等.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05-5109,5130. [6]戴民,徐苏宁.大庆市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J].规划师,2012,28(5):59-63. [7]黄艾.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北方园艺,2010(12):128-131. [8]卜菁华,王弱.色彩景观设计的目标与方法[J].华中建筑,2005(3):117-120. [9]聂东芳,陈玮,李晓绯.关于总体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体系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9(7):66-69. [10]潘华.街道色彩景观规划的控制模式[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389-392. [11]马丽丽,王洁,顾群.基于连续性的廊道色彩景观设计-台州市椒江廊道色彩景观规划[J].城市规划,2006,30(9):93-96. [12]李辉,林建海.城市区域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控制研究-以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筑色彩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07(25):64-65. [13]陈晓华,向小奇.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309-311. [14]张环宙,沈旭炜,高静.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实证研究-以大运河杭州主城段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10):1891-1900. [15]郎小霞,李晓红,宋秀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地域特色塑造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12-615. [16]刘洋,李同升,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4):192-196. [17]安然,翁殊斐,陈华平,等.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特色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186-190. [18]周永广.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导向[J].城市问题,2011(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