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国雄,高宝山,杨文杰,等.毛乌素榆林沙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117-121. [2]高岩,霍文元,郝克嘉,等.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32-236. [3]李建刚,王继和,蒋志荣.庄浪县林农和林草间作模式经济效益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2007,5(4):56-61. [4]火建福,汪杰,虞木奎.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4):12-13. [5]卢秉生,李妍妍,丰光.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4-6. [6]字淑惠,王丽,罗绍康,等.丘北辣椒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0(24):4-7. [7]朱雪志,邓小华.永州市稻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2009,37(11):4927-4928. [8]李友华,丁乔,韦恒.大豆四种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其推广建议[J].农业技术经济,2006(2):67-73. [9]乔旭,赵奇,雷钧杰,等.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73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