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杨.浅谈生活污水中水回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1(9):38-39. [2]邱桃玉,蒋永衡,刘德江,等.城市污泥农用多种效应及前景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S1):64-67. [3]李中阳,樊向阳,齐学斌,等.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7):5-8. [4]云洪霄,张磊,李筱薇,等.大米中无机砷测定方法的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3):316-320. [5]孙媛媛.几种调理剂对土壤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6]李道林,程磊.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青菜的生物学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2):131-134. [7]李月芬,王冬艳,汤洁,等.吉林西部土壤砷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3):516-522. [8]金赞芳,陈英旭,柯强.运河和西湖底泥砷的吸附及形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6):652-656. [9]张娟,许金泉.兰坪沘江中砷污染的化学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25(2):75-80. [10]黄清辉,马志玮,李建华,等.2006年春季长江口砷形态分析及其生物有效性[J].环境科学,2008,29(8):2131-2136. [11]王连方,郑宝山,王生玲,等.新疆水砷及其对开发建设的影响[J].地方病通报,2002,17(1):21. [12]余艳华.新疆奎屯垦区土壤-植物-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13]罗艳丽,余艳华,郑春霞,等.新疆奎屯垦区土壤砷含量及耐砷植物的筛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