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学军.我国辣椒育种现状与展望[J].现代园艺,2011(6):44-46.
[2]李莹莹.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3):466-469.
[3]刘绚霞.醋酸洋红染色法测定油菜花粉的生活力[J].陕西农业科学,1998(1):23-24.
[4]许婉芳.醋酸洋红染色法测定瓜类花粉的生活力[J].福建果树,2002(1):22:23.
[5]戴亮芳.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种同工酶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72-1776.
[6]张子学.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799-802.
[7]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邓明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6):492-494.
[9]张子学.辣椒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POD、SOD和EST同工酶表达差异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17(4):526-529.
[10]刘忠松.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1]胡美华.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若干生化特性的比较[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4(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