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1-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005.
[3]Wu Z Y,Raven R H,Hong D Y.Flora of China(2-3)[M].Beijing:Science Press and 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4.
[4]潘炉台,赵俊华,孙庆文.贵州药用蕨类植物[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
[5]张宪春.中国石松类及蕨类植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1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7]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9]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Z].1999-08-04.
[10]IUCN.IUCN Red List Categories[M].IUCN,Gland,Switzerland,1994.
[11]IUCN.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M].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 Unit.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2001.
[12]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中国珍稀濒危蔽类植物的现状及保护[C]//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07.
[13]李茂,陈景艳.贵州蕨类植物的整理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9,37(1):28-34.
[14]何顺志,王悦云.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I [J].贵州科学,2005,23(4):68-72.
[15]刘红梅,郭治友.贵州蕨类植物多样性概略[J].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通讯,2012,64(3):26.
[16]张华海.贵州野生珍贵植物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7]张华海.贵州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种子,2009,28(6):68-72.
[18]董元火.生态因子对云贵水韭濒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1055-1058.
[19]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20]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J].植物分类学报,1978,16(3):1-19;16(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