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智远,张武男.中国蔬菜作物图鉴[M].南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0-143.[2]冯宁宁,刘建辉,张显,等.坐果剂对甜瓜果实糖分和蔗糖代谢酶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168-174.
[3]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4-93.
[4]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5-248.
[5]马莺,王静,牛天娇.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测定[M].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94.
[6]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9-160.
[7]张治安,陈展宇.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1版.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07-110.
[8]王正银.蔬菜品质育种[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4-95.
[9]焦自高,工崇启,董玉梅,等.日光温室栽培厚皮甜瓜的品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蔬菜,1999(2):57-58.
[10]王颉,李里特,丹阳.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的关系[J].中国蔬菜,2003(4):7-9.
[11]崔继哲,弭晓菊,于丽杰,等.黑龙江省薄皮甜瓜主要品种营养品质的分析[J].中国西瓜甜瓜,1996(2):19-21.
[12]管学玉.网纹甜瓜品质形成特点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3]苗立祥,陆鸿英,张豫超,等.不同整枝方式对秋季厚皮甜瓜品质、产量和延缓植株早衰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5):9-11.
[14]王毓洪,薛旭初,黄芸萍,等.浙江地区网纹甜瓜大棚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4(4):19-20.
[15]潜宗伟,唐晓伟,吴震,等.甜瓜不同品种类型芳香物质和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65-171.
[16]张部昌,袁华玲,刘才宇.安徽萝卜品种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作物品种资源,1999(2):41-42.
[17]刘文君,黄凤婵,范爱丽,等.南瓜果肉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营养品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50-153.
[18]何晓明,林毓娥,陈清华,等.不同类型黄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初步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2(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