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昕.几种小白菜的品种植物学性状调查及品质分析[J].现代园艺,2012(8):12.
[2]张平.中国蔬菜品种志(上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978-979.
[3]宋元林,王倩.农民快速致富丛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64-65.
[4]刘畅,刘维信.不结球白菜花药组织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4):21-24.
[5]王学奎.植物生理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
[6]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8-200.
[7]侯喜林,张增翠,侯沛,等.不结球白菜新组合主要营养品质比较试验[J].中国蔬菜,2001(2):26-27.
[8]沈淞海,沈海铭,吴建华.甘薯生长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积累的关系[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4):400-404.
[9]张宪政.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0]姜东,于振文,李永康,等.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38-41.
[11]季美云,任旭琴.不同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4(6):38-39.
[12]俞晓琴.小白菜食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1(6):25-26.
[13]刘淑梅,高建伟,刘建萍,等.色素辣椒种子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测定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49-350.
[14]邵贵荣,陈文辉,方淑桂.不同青梗菜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9(4):21-23.
[15]程智慧.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5.
[16]王学芳,张彦锋.不结球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3(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