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M].3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53. [2] Ho T N,Liu S W.A worldwide monograph of Gentia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1:176-17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53-254. [4] 杨永昌.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10.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6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63. [6] 孙菁,陈桂琛,李玉林,等.藏药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化学成分的HPLC测定[J].分析试验室,2006,25(5):28-31. [7] 俞青芬.青海不同地区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174-177. [8] 李清峰,吴靳荣,赵志礼,等.四川若尔盖产麻花艽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49-51. [9] 崔景荣,赵喜元.四种秦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比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24(3):225-227. [10]吴建国.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5):73-79. [11]王学英,师生波,吴兵.西宁和海北麻花艽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14-2518. [12]何淑玲,马令法,常毓巍,等.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4):776-779. [13]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等.青海野生与栽培麻花艽psbA-trnH序列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10):5780-5781. [14]魏强,李福安.青海不同生长环境对麻花艽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2012,35(4):534-538. [15]李福安,魏全嘉,李永平,等.一种麻花秦艽仿生栽培方法:中国,201010028071.4[P].2010-1-8. [16]田丰,李永平,俞科贤,等.青藏高原麻花艽仿生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12,147(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