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建国,张佐双.中国芍药[M].1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李伟.芍药甘草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43-144. [3] 刘建华,董福英,王晓,等.牡丹花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J].山东科学,1999,12(4):60-62. [4] 赵海军,傅茂润.牡丹雄蕊的营养成分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5):24-27. [5] 刘萍,张少帅,丁义峰,等.牡丹常见品种花瓣中主要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2(1):86-88. [6] 康晓飞.芍药根内主要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7] 叶庆,刘明华,詹怀宇.蒽酮法测定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中总糖含量的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4,23(3):29-31. [8] 曹艳,黄必胜.半夏总蛋白含量的紫外吸收法测定[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48. [9] 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7-148. [10]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2-163. [1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169. [12]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