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秀红.果树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杨贤松,谢海伟,柯春林,等.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J].光谱实验室,2012,29(6):3483-3486.
[3] 陆定志.叶片的衰老及其调节控制[M]//北京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0-52.
[4] 喻树迅,黄祯茂,姜瑞云,等.几个短季棉品种叶片衰老特征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4,6(增刊):31-35.
[5] 林植芳,李双顺,林桂珠,等.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J].植物学报,1984,26(6):605-615.
[6] 魏刚,王建,陈学广.银杏不同营养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季节动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1):97-99.
[7] 郭红彦.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8] 李生平,杨玉珍,吴青霞.银杏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及3种氮代谢酶活性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0(4):119-121.
[9] Chapin F S O.The mineral nutrition of wild plants[J].Ann Rev Ecol Syst,1980(2):233-260.
[10] 薛立,徐燕,吴敏,等.14种阔叶树种叶中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及其转移[J].生态学报,2005,25(3):251-256.
[11]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2]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 段留生,何钟佩.DPC对棉花叶片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棉花学报,1996,8(6):312-315.
[14] 李付广.双价基因抗虫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J].棉花学报,2003,15(3):131-137.
[15] 杨淑慎,高俊凤,李学俊,等.杂交春性小麦叶片衰老与保护酶系统活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3):460-463.
[16] 周嘉槐,张智勇,茹敦俊,等.杂交水稻空批粒生理的研究[M]//北京植物生理学会编.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0-59.
[17] 魏道智,宁书菊.叶部激素变化与小麦的整体衰老[J].广西植物,2002,22(4):382-384.
[18] 李志安,王伯荪,林永标,等.植物营养转移研究进展[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3):229-236.
[19] 理永霞,茶正早,罗微,等.3种桉树幼苗叶片养分变化及其转移特性[J].林业科学,2009,45(1):152-157.
[20] 陆瑾.广玉兰掉落叶N·P·K元素的营养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97-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