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学文.实用果树栽培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张宇和,王福堂,高新一.板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姜德志,程水源,王燕,等.罗田3个板栗栽培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0(23):4882-4884. [4]郭成圆.板栗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程华,李琳玲,姜德志,等.罗田板栗主栽品种物候期观察[J].北方园艺,2012(23):1-5. [6]徐田军,董志强,兰宏亮,等.低温胁迫下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2):352-359. [7]张英.竹叶提取物类SOD活性的邻苯三酚法测定[J].食品科学,1997,18(5):47-49. [8]唐云明.柑叶片蔗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5,37(8):594-600. [9]李忠光,龚明.磺胺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1):67-68. [10]陈立松,刘星辉.水分胁迫下荔枝叶片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2):131-136. [11]孙文全.联苯胺比色法测定果树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J].果树学报,1988(3):105108. [12]李雯,邵远志,陈维信.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5):655-656. [13]陈晓芳,穆鼎,吕英民.低温储藏亚洲百合鳞茎内部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J].栽培生理,2006(2):315-320. [14]吴邦良,春森.树开花结实生理和调控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5]靳丹丹.碗莲花芽分化形态发育以及相应时期生理生化的动态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16]孔德政,靳丹丹,孔丽娜,等.碗莲花花芽分化期几种酶活性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8(4):97-100. [17]郭金丽,玉兰.果梨花芽分化期蛋白质、淀粉代谢的研究[J].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9,20(2):50-53. [18]董合忠,李维江,任桂杰,等.棉花花芽分化过程中IAA含量与过氧化物活性变化趋势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9,11(6):303-305. [19]路苹,郭蕊,于同泉,等.切花百合鳞茎花芽形态分化期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4):259-261. [20]张建铭,谈锋,陈京.大花栀子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激素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4(2):219-224. [21]田华,段美洋,王兰.植物硝酸还原酶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96-99. [22]李文平.甘蓝春化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23]张慧君,王学征,高鹏.甜瓜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2,39(9):1773-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