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刘继梅.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溶质化学成分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6. [3]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18. [4]Doyle J J,Doyle J L.A rapid DNA isolation procedure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fresh leaf tissue[J].Focus,1987(12):13-15. [5]广东省推广优选法领导小组.优选法与正交法在农业上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3-12. [6]吴生,熊宇婷,谢砚,等.正交设计优化翼梗五味子ISSR-PCR反应体系[J].中草药,2011,42(5):976-979. [7]廖丽,郭巧生.夏枯草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化[J].中草药,2009,40(7):1131-1135. [8]何正文,刘运生,陈立华,等.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4):403-404. [9]林万明.PCR技术操作和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7-14. [10]胡延萍,谢小龙,王莉,等.唐古特大黄ISSR-PCR反应条件优化[J].广西植物,2010,30(1):112-116. [11]郭丁丁,马逾英,唐琳,等.白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J].中草药,2009,40(10):1627-1634. [12]邹喻苹,葛颂,王晓东.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